“艺述”邕城之美十五|南宁地方戏曲剧种争艳梨园——广西粤剧
广西粤剧
“是与非是”的变体
广西流传的粤剧源于南戏,清代以戏棚官话为舞台语言,清末民初时改用粤语演唱,流布于广西粤方言区,是岭南文化与八桂文化共同孕育的产物。南宁戏曲先贤参与开创的广西粤剧,在历史上一度成为本地戏曲舞台最热门的表演形式。包其锋撰《广西粤剧小考》(刊于《中国戏剧》杂志2017年第5期)认为,粤剧于清康熙年间从广东进入广西,于乾隆年间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舞台语言。近代广西粤剧的形成主要是以南宁为中心,与广东上六府高雅、抒情、细腻的演唱风格不同,广西粤剧主要采用下四府班的形式,表现为语言通俗、动作夸张、感情激烈、内容粗犷等艺术风格。
广西粤剧分十大行当: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表演风格既“热情如火、缠绵悱恻”又“慷慨高歌、浅斟低唱”;文戏古朴细腻,武戏粗犷激昂、夸张泼辣。“变脸”“耍牙”“跳台铲椅”“吊辫”“过山”“吐血”“三上吊”“踩跷”“甩发”“打真军”“打藤牌”等表演特技更是展现了广西粤剧的特点。
粤剧属皮黄系统,基本声腔曲调为梆子、二黄,兼高腔、昆腔以及民间说唱。而作为粤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粤剧在其长期的表演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积累了其他剧种无法比拟与媲美的艺术传统和表演特色,以刀枪“实战”、阳刚威武的南派风格享誉梨园。唱腔抒情性强、婉转华美,腔式表现丰富多变,又有机融入广西壮族山歌的唱法,形成本土化的民族特色。伴奏音乐突出大锣、大钹、唢呐,声音高亢激越。
廖华撰《“三味”俱全 日益夺目——论广西粤剧的艺术价值》(刊于《戏曲研究》杂志2013年第3期)认为,别的地方的粤剧原有的许多传统艺术如排场戏等逐渐萎缩和失传,与此相关的许多武打或其他行当相应的剧目也失传。然而广西粤剧却较好地传承、保留了排场戏、南派武功等传统艺术。如广西粤剧的经典剧目《西河会妻》就由“会妻”“乱府”“收状”“大过山”“打闭门”“乱公堂”“校场比武”等众多排场戏组成。广西粤剧常演剧目和排场还有《六国封相》《目连救母》《七状纸》《芦花河》《杨八姐搬兵》《五台会兄》等。此外,新编剧目着重突出广西地域文化色彩,以反映当地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为主,如《百鸟衣》《海棠亭》《珠还合浦》等。
▲在“邕州神韵”地方戏曲周周演上演出的粤剧折子戏《七夕盟誓》。南宁日报记者 云亦云
展开全文
广西粤剧保留了粤剧刚劲质朴、唱功精湛、技艺高超的特点,最能体现南派粤剧精华,并且受到八桂大地桂柳文化的影响,成为粤剧中“是与非是”的变体。同时,广西粤剧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集体创造的结晶,从艺者有汉、壮、瑶、京等民族,还进行过用壮语演出的尝试。广西粤剧还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一条文化纽带,历史上艺术交流不断,有些广西粤剧艺术团体就是从东南亚整体迁回成立的。如今,南宁等地的广西粤剧艺术团体还经常到东盟国家演出。
2006年,粤港澳三地联合为粤剧申遗,2009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使粤剧成为继昆曲之后入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剧种。2014年,广西粤剧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边游推荐
新会书院,建筑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原有三进两廊一阁,现存三进两廊。这是南宁市迄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会馆建筑,也是较能体现岭南建筑艺术特色的一处古建筑。
地址:南宁市兴宁区解放路42-1号
●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创作出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
● 初夏的南宁,蓝花楹装点的一幅画
● 听鸟鸣看叶动,去广西药用植物园露营,享受美好时光
● “惠享生活 乐游青秀” 2022南宁市青秀区文化旅游进商圈活动
● 这些好玩又治愈的地方,让你轻松拍出唯美“大片”
● 这个田园风光区,露营+民宿+研学……非常适合假期打卡!
长
按
关
注
南宁吃喝玩乐游一网打尽
南宁旅游
微信号:nnslyj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温馨提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