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你有酒:看看古人的喝酒故事,现代喝酒真的太俗了
关于喝酒这件事,古人一向比我们会玩。什么行酒令、飞花令、饮酒赋诗、流觞曲水等,既高雅又显得有格调,比起今天的喝酒就只会划拳吹牛唱K,高了不是一点半点。
喝酒免不了醉态横生,然后就会冒出来一堆或尴尬或风雅的趣事,那么,古人有过哪些喝酒趣事呢?
喝酒的小孩
先看看名人小时候喝酒的趣事: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孔融的两个小孩偷老爹的酒喝,还振振有词,用现在的话说叫做“鬼马精灵”。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搞死了邓艾的钟会,小时候就显露出不一样的天赋了。
(此处要温馨提示:古人的酒度数远不如现在的白酒,所以小孩喝一点也没什么,但现代白酒切记不可给未发育成熟的小孩子喝,对小孩子身体的伤害很大)
喝酒的女人
喝酒的女人里,最出名的典故要属“贵妃醉酒”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情难自禁。
喝醉了酒的杨贵妃“万种情怀”,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难怪玄宗竟然为此人差点葬送了大唐江山。
贵妃醉酒戏剧扮相
另外一个著名的女酒鬼是大词人李清照,据说,李清照的诗词作品里,出现酒的次数超过30次。“东篱把酒黄昏后”、“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未成沉醉意先融”......其他还有一大堆,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上只言片语,我们已经可以断定,李词人很能喝,很会喝,很爱喝。
醉酒的酒鬼
出名的酒鬼很多,而刘伶是众多酒鬼里别出心裁的一个: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刘酒鬼喝醉了之后在屋子里裸奔,别人嘲讽他,他立刻反杀:天地是我的房子,屋室是我的衣裤,你们这些人,钻窝裤裆里干啥?太嚣张、太张狂、太气人了,不知这货有没有被一顿吊打。
刘伶还有另外一个喝酒轶事: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其遗形如此。渴甚,求酒于妻。妻藏酒弃器,谏曰:"非养生之道,宜断之。"伶曰:"善。当祝鬼神自誓,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必不可听。"于是酌酒御肉,塊然复醉。
这种境界,乘车出门随身带酒带个仆人,拎着锄头,还号称:醉死就把我埋了。说好的“喝车不开酒,开酒不喝车”呢?
他老婆看不下去了,劝他别再喝了,这哥们表面从善如流:“好,你去准备酒肉,我向鬼神发誓不再喝酒”,结果酒肉甫一上案,“塊然复醉”,也不知这哥们有没有被罚跪搓衣板。
这边还有个醉死三年而后复活的真正“酒鬼”:
昔有人名玄石,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语其节。至家醉卧,不醒数日。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至千日,乃忆玄石前来沽酒,醉当醒矣。遂往索玄石家而问之,云:"石亡已三年,今服阕矣。"于是与家人至玄石墓,掘冢开视,玄始醒,起于棺中。
那个流传的杜康美酒刘伶醉,我估计就是从这里衍生出去的。
其他名人喝醉之后的的趣事还很多,李大诗人的“举杯邀明月”、“斗酒诗百篇”、“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等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
对比今天的喝酒只会划拳擦掌、勾肩搭背、吆五喝六,我们还是得感慨一句:还是古人会玩。
我是一名酿酒师,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关于酒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