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
《清静经》中讲:“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一个人静下来,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出现在他生命中。
静,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是人生路上最曼妙的风景。
当我们内心清静,不困于情,不乱于心,自然思绪通达,万事顺利。
曾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黄昏时分,有个木匠和徒弟在高台上锯木头。
一不小心,他手表的表链突然断开,掉在了刨堆花里。
手表非常贵重,木匠心急不已,连忙和徒弟们一起寻找。
直到天黑,他们还是一无所获,木匠心灰意冷地说明天再找吧。
但是没过多久,他的小儿子就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找到手表了。
木匠不解:一堆大人打着灯笼找半天都没看到,他是怎么找到的?
小儿子说:你们离开后,院子很安静,我听到指针滴滴答答的声音,然后就找到了。
《道德经》有云:“致虚极,守静笃。”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急着想得到一个结果,但总会事与愿违。
与其心烦气躁,不如静下心来,摒弃那些多余的杂念与困扰。
遇事心静,辨明是非,沉着应对,淡定从容,方能拨云见雾,豁然开朗。
03 佛家净
《广韵》中解释:“净,无垢也。”
佛家的净,是看破缘法,心中无尘,本性清净。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面对何种境遇,心中都有一片净土。
曾经有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一起下山云游。
当他们到河边时,因为刚下完雨,水流十分湍急。
此时,河岸有位美丽的姑娘,满面愁容,不敢孤身过河。
老和尚便主动走过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得到肯定回答后就将姑娘背过了河。
过了河,姑娘表示感谢就挥手道别了,师徒二人则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解,过了一会问道:“您教导我们戒色,为何还要背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愣了一会,像是已经忘记的样子,而后笑着说:“我放下了,你还没放下吗?”
在老和尚心中,这事本不足一提,不过是日行一善。
而小和尚想了一路,困惑了一路,还放不下,是心还不净啊!
佛偈有云:“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人若净心,岁月无恙,不染尘埃,处处花开。
人活一世,外在环境愈是纷扰繁杂·,内心愈要清净淡然。
不为他念所动,不为外物所惑,明心见性,方能自在安然,坐卧随心。
内心纯净如水的人,一开始就赢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