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看大师们是如何“化瑕为瑜”的
黑点
黑点是和田玉中常见的毛病,属于玉内部含有杂质或金属小颗粒,有点状、也有散状和块状,一般雕刻以借掉为主,如果能把它巧做更能突显意外的效果。
且看大师们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利用黑点做成螳螂与白鹭的眼睛:
脏
这里所说的脏和黑点有明显的区别,脏的颜色一般呈黄棕色为主,蕨花状分布,是由外界有色物质的渗入就成就。
这种料子要根据它的脏点均匀是否,设计出形象生动的实物来,譬如花斑狗金钱豹,有的条色均匀还可以制作出更为写实的斑马、或企鹅类。再命一合适的名字,便是绝品!
如下图的作品就是大师利用脏点做成的蚌女以及巧色豹子摆件:
【勇者】
裂
裂是玉在形成时就有或长期冲刷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是明裂就是皮外伤,肉眼可见,这种一般容易处理,雕刻时可以借助花纹和线条把它去掉,这个在大多数山子上都可以看到,以大自然的山石裂纹处理效果很好。所以大师们利用明裂巧雕,还是比较容易的。
另一种是暗裂,也就是内伤,借助外在的工具(手电筒等)一般难以察觉到,经常在雕到一半时出现,这种最让人恼火的。而对于暗裂的巧作,便不得不提到清乾隆的《仕女桐荫》了。
《仕女桐荫》
棉
基本所有类型的和田玉都可能带棉,哪怕是很浑厚的料子也是会带棉的,棉说起来也分很多种状态,颗粒大的,颗粒小的是外型上分的,也有雾状的和花状的,等等很多种,值得要提的是棉点如果是穿的,那这样的料是不选择的,如果料整体比较浑厚,那穿棉可以根据料的情况决定要不要赌赌看,棉在和田玉籽料里扮演的角色一般是减分的,但是也有加分的情况。
《风雪夜归图》
棉或白花是玉整体中的松软部分内含有空气在光线下呈白花状密度不均匀,很难雕刻和打磨,但南石先生的《风雪夜归图》对其利用堪称一绝,他把白花写意为漫天飞舞的冬雪场景,择一辟干净的地方做一老冒雪夜归的场景,虚实结合很有感染力。
水线
水线是纯透闪石,晶体纤维状。一块玉中水线的硬度和透明度一般比旁边的玉质高,雕刻时尽量避开。
但在这个侍女吹笛牌上,通过一条横向水线的巧作而使整个牌子产生一种立体的感觉。可以看出作者对玉性的了解,甚为独到!
浆
浆,也叫“僵”,是古人给石皮取的美名。基本分为3种:活浆、死浆、混浆。活浆比较麻烦,恐日后有生长的趋势,但若能借掉,是再好不过;死浆没有太大影响,巧雕或者去掉即可;混浆就是半死不活的浆吧。石玉混杂,价值不甚高。不过看大师们是如何接招的:
《蒙面巫师》
【仁者智者】
【谁怕谁!—北京爷们】
《玄武》
《一叶知秋》
一般在石浆周边的玉质都是非常细腻,脂份很高的优质和田玉石,无论什么色泽,都是比较顶级的和田玉,现在很多大师的优秀作品不是巧用石浆就是切除了石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大师对分布均匀的穿浆,有规则的穿浆更是独有情钟,在最大限度不破坏原石的前提下创作出了不朽的艺术作品,完美的保护了和田玉石的自然属性,同时因为石浆在原石生长的部位千奇百怪,更激发了大师们创作的灵感,是大师创造了和田玉石的神话还是和田美玉石成就了大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戏看人间】
苏然《法螺手》
一件完整的雕刻作品,材料是基础,工艺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内涵是灵魂的综合体。作品的完美体现不仅仅依靠娴熟的工艺,更需要雕刻师独到的设计和构思。偏偏就是这些瑕疵给予了创作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成就了一些化瑕为宝的传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心仪的美玉能够完美无瑕,但是真正了解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籽料的人会发现,真相是:所谓的无瑕疵籽料实在是凤毛麟角,且价值连城,玉友们玩玉常常是不得不接受瑕瑜共存的现实,手里的美玉,终究还是会有一些“毛病”。一块和田玉身上,所谓的瑕疵,毛病,不过是大自然对它们的一次次“调戏”,我们又何必那么认真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