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科普

2025-05-03 09:08:25 9706

飑线

飑【biāo】线,它不读【bāo】线,当你听到这个词时脑海里一定能将这个汉字与大风联系在一起。

你知道吗,这个汉字是气象界独有的汉字。

想象一下,风都被包起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有人将“飑线”称为强对流天气中的航母,它真的有如此大的威力吗?

一起来了解它吧!

2015年5月9日,横过香港的小规模飑线。(来源:香港天文台)

飑线到底“串联”起了哪些灾害?

1

多变的狂风

风是飑线得名的来源。飑线中会出现堪比台风的大风,但仅出现在局部,分布并不均匀。此外,飑线带来的风还具有风向多变、风速骤增的特点。这样变化多端的风破坏力尤强,广告牌、高大树木、不稳定建筑都可能成为被摧毁的对象,进而酿成伤亡。

2

强烈的冰雹

出现冰雹意味着强对流天气达到了比较剧烈的程度。因为冰雹在孕育过程中需要足够的不稳定能量,催生强大的上升气流,造成云中物质的不断运动和碰撞。而飑线由于生命史较其他强对流天气更长,强度也较强,成为了孕育强冰雹的温床。

3

频繁的闪电

飑线是由雷暴单体串联而成的,闪电自然不会缺席。飑线经常会伴随频繁的闪电,在其周围,每小时可能发生数千次,即使在飑线过境后,闪电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4

偶发而可怕的龙卷风

在我国,龙卷风并不是飑线中的常客,但偶尔龙卷会在飑线的边缘生成,同时伴有破坏力强的直线风。

面对飑线,该如何做好防范?

从出现到消失,飑线典型的生命史只有6—12小时,但却常常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留下痕迹。因此,在天气预报中,飑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由于飑线短暂的生命史,注定无法留给预报太多的提前量。只有短时临近预报,才能捕捉到飑线的行踪。

因此,在飑线易发的季节里,公众需要多加关注短时临近预报,对天气的多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因为出门时是晴天就不加防备。

你看懂了吗?

快快分享给其他小伙伴,

一起涨知识吧!

原标题:《防汛科普 | 来,跟着一起念飑【biāo】线,它是一种什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