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要执拗地发动二战?一个汉堡要一个亿谁能受得了

2025-10-24 10:14:57 5797

德国过度发行的金钱不久就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冲击。一个汉堡要一千万,一杯要三个多亿,可想而知,德国的经济是何等的惨不忍睹。普通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承受的压力和精神上的创伤可想而知。德国人对英法和英法对德国施加的不公平条款和大量赔偿感到痛心。德国人因此而萌发了报复的念头。英法自然不在乎德意志民族的生死,尤其是那些想要把德国的利益最大化的法国人。1923年,法国与比利时等国联手,向德国进军,夺取德国鲁尔工业区,以迫使德国人偿还债务,这激起德国人民的愤慨与被动,美英自然也忧心忡忡。法国人迫于英美的施压,只得撤出鲁尔。鲁尔的危机使美英认识到德国人的困境,于是推迟了德国的赔偿,并借钱给德国,以便使德国的经济复苏,并使德国人不断地赔偿损失。

德国依靠美英的援助,逐步恢复了欧洲的经济和工业强国的地位。但是,德国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德国人就会变得更好,因为他们还要支付战争赔偿金,德国内部依然动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依然在蔓延,德国人把自己的努力赚来的钱财全部交给了英法。事实上,德国人民不但憎恶英法,而且对魏玛政府的虚弱和无力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929年,一次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在德国人身上蔓延开来。德国遭受了经济危机的打击,陷入了经济萧条,失业人数不断上升,全国动荡,罢工和暴动愈演愈烈,德国内部甚至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趋势。在战火纷扰的背景下,主张改善人民生活,恢复德国强国的德国共产党也乘势登上了舞台。

希特勒是一名极具天赋的执行者,他不但会说谎,还会管理国家。德国人民也深信不疑,以为希特勒可以使他们脱离对犹太人的压榨和资本家的统治,并能处理好通胀。他曾许诺要复兴德国,让人民的日子过上好日子,但最终,人民都有了自己的轿车,希特勒和他的清政府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和信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及其纳粹将德国从一次叛乱的险境中拯救出来,使德国人日渐强大,而德国人则像是重获一战之前的荣耀一样,因此他们对希特勒展开了狂热的拥护。希特勒在德国人心目中是个英雄。希特勒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是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狂热。与此同时,德国人民也开始激动和激动,他们对希特勒表示了坚定的拥护,他们在吃穿住穿住了,吃穿住了,吃住了,还指望着希特勒把凡尔赛条约绑在德国人头上,让希特勒把德国人带到了新的高度,让德国人民重新获得了自尊。

希特勒也将德国的发展视为重中之重,他上任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与英法进行了磋商,取消了武器禁运等相关的协议,并且以经济危机为由,拒不支付赔偿。英法尽管不情愿,但在德国军队实力雄厚,报复心极强的情况下,他们又担心与德国开战,因此不想与德国进一步撕破脸皮,一战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法最后还是妥协于德国,极力奉行姑息的态度,任由德国一步步壮大。但是英法的让步并未使德国的食欲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德国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德国人又重新展现了他们的狰狞面目。希特勒的雄心壮志与德国人的报复精神使德国人无法回头,德国于一九九三年侵略波兰,并与英法展开了一场二战。

希特勒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成就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其历史原因,德国发动战争,向英法报仇,这是德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德国人已经被压迫的太惨了,他们想要挣脱束缚,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在乎别人是怎么当领袖的,也不在乎怎么做,他们只想过自己的生活。正如希特勒曾经说过的那样:“用德国的刀为德国耕作耕作,为德国人提供每日的粮食”。因此,从希特勒登基之日起,德国就必然走向战火,这是当时的时代情势所致。一块面包价值一千万,如果是你,也要跟英法死磕到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