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索:机器学习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算法原理及其应用

2025-07-15 11:14:51 7686

目录

1.引言与背景

2.PLS定理与原理

3.算法原理

4.算法实现

5.优缺点分析

优点:

缺点:

6.案例应用

7.对比与其他算法

8.结论与展望

1.引言与背景

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是一种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的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情况。该方法最早由瑞典化学家Herman Wold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作为一种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科学、生物医学、金融等领域,尤其在高维数据和小样本问题中表现出色。

2.PLS定理与原理

偏最小二乘回归并没有一个专有的定理名称,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寻找新的正交投影方向(主成分),使得投影后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具有最大的协方差,进而建立预测模型。不同于主成分回归(PCR)单纯地对自变量进行降维,PLSR在降维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相关性,以期在降低维度的同时最大化预测性能。

3.算法原理

PLS算法分为以下步骤:

提取主成分:首先计算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协方差矩阵,通过迭代算法(如NIPALS算法)提取出第一组主成分,这组主成分既能反映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又能反映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回归建模:将提取出的主成分作为新的自变量,对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建模。

重复迭代:对剩余的自变量残差继续提取新的主成分,并进行回归,直到满足预定的停止准则(如累计解释变异率达到设定阈值,或提取的主成分数目达到预设值)。

4.算法实现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sklearn库中的PLSRegression类来实现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实现示例,包括数据准备、模型训练、预测和评估: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cross_decomposition impor